齐某山交通肇事案
——交通肇事致行为人本人重伤宜作不起诉处理
一、基本案情
被不起诉人齐某山,男,1963年1月出生,汉族,北京市人。无前科劣迹。因涉嫌犯交通肇事罪于2013年3月11日被北京市密云县公安局取保候审。
齐某山于2012年3月20日12时15分许,在北京市密云县左堤路三驾校南侧路口,无证驾驶嘉陵"牌二轮摩托车由西向东行驶,适有齐某争驾驶奇瑞"牌小型客车由东向西行驶,三轮摩托车左前侧与小型客车前部接触,造成两车损坏,齐某山受伤。经法医鉴定齐某山的身体所受损伤程度属重伤,主要损伤为右颓硬膜下血肿开颅清除。经密云县公安局交通大队认定齐某山承担事故主要责任,齐某争承担事故次要责任。事故发生后,因头部受伤齐某山被评定为二级智力残疾。
2013年6月24日,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2013年第11次会议决定对齐某山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73条第1款规定决定不起诉。
疑难问题
本案中,被不起诉人齐某山无证驾驶摩托车上路,发生交通事故致其本人受重伤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如何处理?
第一种意见认为,按照文理解释,《刑法》条文中的“人”指一切人,当然包括行为人本人。根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被不起诉人齐某山的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但是该案情节轻微,以被不起诉人齐某山目前的身体、精神状况,其社会危险性较小,可以酌定不起诉。
第二种意见认为,《刑法》第133条“致人重伤、死亡”表述中不包括行为人本人,否则在案件中会出现被告人与被害人为同一人。因不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入罪标准,齐某山的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第三种意见认为,《刑法》第133条“致人重伤、死亡”中的人包括行为人本人,即被不起诉人齐某山的行为符合刑法分则规定。但是,交通肇事 后,只有行为人本人受重伤,且落下残疾。该案情节显若轻微,危害不大,不宜按犯罪处理,应作法定不起诉。
律师评析
王律师认为,齐某山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但应作法定不起诉。理由如下:
1.对《刑法》条文的解释应从以《刑法》条文字面意思为出发点,尊重原意,将本条文中的“人”解释为“不包括行为人本人的人”属于缩小解释。 “人”其实是一个种属概念,在法律条文里频繁出现,对其解释应当在整个体系中都均衡适用,不能随意缩小或扩张,否则不仅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而且破坏了《刑法》的权威性。况且,在有些《刑法》条文中,将行为人以外的人作了单独规定,如《刑法》第234条第1款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交通肇事罪规定在刑法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中,该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即与交通运输紧密相连的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齐某山驾驶机动车在公共道路上行驶,其本人也属于不特定的多数人中的一员,也在交通运输法规保护范围之内。齐某山违反交通运输法规驾车上路,不管造成他人受伤或自己受伤,对整个社会来讲,法益都受到了侵害。
3.客观方面,齐某山的行为符合《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的罪状。案发前,齐某山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精神、智力正常,没有机动车驾驶证仍然驾车上路违反了交通运输安全法规,从而导致一人重伤的交通事故。经专门部门鉴定,齐某山承担事故主要责任。齐某山的行为方式和危害结果达到《刑法》规定的人罪标准,符合《刑法》第133条的罪状。
4.齐某山的行为虽然符合《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的客体和客观方面, 即符合刑法分则的规定;但因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根据《刑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不宜按犯罪处理。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行为人并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齐某山虽然违反了交通运输安全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但只有其本人受重伤,没有造成其他伤亡。事故发生后,齐某山成了二级智力残疾,生活已难以自理,已经不可能再驾车上路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性较小。
综上所述,齐某山的行为符合《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但是因犯罪情节显若轻微,危害不大,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第1款的规定,作法定不起诉处理。
扫描左边二维码手机访问 分享到微信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调出“扫一扫”功能 2. 手机摄像头对准左边的二维码 3. 点击右上角分享 |
热门Tag:毒品律师,贩卖毒品律师,运输毒品律师,走私毒品律师,制造毒品律师,死刑律师,死刑复核律师,北京知名毒品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