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首都刑事律师辩护网!
北京刑事律师网
微信扫描
网站首页 >> 律师文章 >> 文章内容

盗走他人抛弃的赃物如何定性

 [日期:2016-03-31]   来源:北京刑事律师网  作者:北京刑事律师   阅读:1
核心提示:

 

朱兴亚 金 鑫

 


案情:李某因犯盗窃罪而被判刑,刑满释放后一个月内,3次分别偷走他人电动车3辆,销赃得款人民币380元。李某辩称,其中1辆电动车未上锁也没有电瓶,可能是他人盗窃后所抛弃的赃物,自己仅是拾得该车。经查,该车确系王某两日前所盗,取走电瓶后将车身抛弃于另一小区内,后又被李某推走变卖。经鉴定,3辆电动车价值人民币992元。
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多次实施盗窃,构成盗窃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拾得他人盗窃后所抛弃的赃物不属于盗窃,李某的行为既达不到多次盗窃的标准,又达不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因此不构成犯罪。
评析: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是李某对所盗车辆的权属没有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通过观察物品的特征、状态和所处的环境,能够判断物品的权属,是否属于无主物或者遗弃物。如一辆长期废弃于荒野的破旧电动车,与一辆停放于小区内且外表完整的电动车,正常可以判断出前者可能是无主物或者遗弃物,而后者应当是有主物。即便如李某所述,可能是他人盗窃后所抛弃的赃物,李某主观上也明知该车的所有权仍然属于车主所有。他人盗窃后抛弃的行为,不能阻断车主对该车拥有合法的所有权。
二是李某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李某曾因犯盗窃罪而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一个月内,又连续作案3起,窃得电动车后均悉数变卖。李某连续实施的盗窃行为表明,其主观上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寻找作案目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动机非常明显,并非其辩解的“拾得”。
三是李某的盗窃行为侵犯了车主的财产利益。王某虽然抛弃该车,但车主完全可以通过寻找等手段恢复合法占有。李某非法占有继而又销赃给他人的行为破坏了车主恢复合法占有的可能性,因此对李某的行为应当作否定性评价。
综上所述,李某盗走他人抛弃赃物的行为属于盗窃行为,因此按照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其行为整体而言属于“多次盗窃”,应当构成盗窃罪。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人民检察院、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扫描左边二维码手机访问

分享到微信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调出“扫一扫”功能

2. 手机摄像头对准左边的二维码

3. 点击右上角分享


热门Tag:毒品律师贩卖毒品律师运输毒品律师走私毒品律师制造毒品律师死刑律师死刑复核律师北京知名毒品律师


相关评论